中国旅游时报云南讯:(沈菲菲 李林忆)近年来,勐海县勐宋乡立足古茶山区位优势,不断加强与高校、专家人才等合作,通过和昆明学院联合共建的古茶园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建设政产学研用示范基地及古茶园科技小院助力勐宋乡茶产业提质增效,以三项举措为勐宋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来源:勐宋乡党委 昆明学院科研团队
“清单式梳理”,让“需求单”与“资源库”精准对接
建立“党员摸排+院校响应”的协同机制,由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动态梳理茶农“需求清单”,科技小院精准匹配“科研资源库”,第一时间将实用技术送至茶农手中,确保帮扶有的放矢。同时,在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核心示范点南本老寨打造“双碳”茶园,安装20个红外监测设备、构建智慧监测网络,建立生物多样性动态数据库,为生态保护提供校地共享的科研平台。应用“增施有机肥、间作绿肥、复合栽培”三大措施,茶园土壤碳储量每亩达16.79吨,远超森林和草甸平均水平,年碳盈余超3000吨。土壤有机质提升7.9%,茶叶品质显著优化,氨基酸含量增加,苦涩味降低。目前,依托“双碳”茶园平台和动态数据库,联合高校科研力量,系统布局四大未来研究方向与能力建设,组建生物多样性体验与自然教育团队、深化勐宋南本老寨古茶山核心区本底资源调查、成立区域性古茶山生态安全与资源转化利用研究团队、打造数智应用创新团队与平台,推动古茶山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产学研协同”,让“实践派”与“学院派”并肩作战
乡党委深化校地合作机制,精准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茶农间的“攻坚桥梁”,推动专家学者与茶农在田间地头并肩作战、合力破题。科技小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将实验室搬到茶园,开设开放式“田间课堂”。专家学者与茶农同劳动、共研讨,聚焦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资源转化等核心问题,在田间地头寻找解决方案。并将科技小院打造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展示与转化窗口,有力驱动茶产业技术创新与落地应用。通过校地联合技术改良,茶园土壤pH值平均提高0.05-0.22,显著增强了土壤固碳能力,改善了土壤结构,抑制了氮磷流失,源头提升了茶叶品质。当前,正在回散咪村部署智慧气象监测网络,将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做好灾害预警、优化茶树修剪、采摘和病虫害防控等,为茶园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成果快速转化惠农,显著提升农产品品质,形成“地方出题、院校答题、人才解题、成果惠农”的良性循环。
“平台化打造”,让“市场端”与“增收端”无缝链接
乡党委携手高校,依托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在回撒咪村民小组实施共生农场、茶咖套种等项目,采用“茶+果”“茶+咖啡”的复合立体栽培模式,实现“果增收、茶增值、山可游”的立体效益。由乡党委搭台、院校牵线,积极对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茶叶、咖啡、特色水果订单收购机制,确保优质农产品“产得出、销得畅、价格优”,为项目区的亩均收益增长15%提供市场保障。同时,围绕“茶咖主题村”延伸出茶咖研学、旅居等新业态,开发“低碳茶山行”精品线路,建成集生态徒步、咖啡研学和茶艺研修为一体的旅居综合体,辐射带动周边10户村民精准实施特色民宿、非遗体验、农家餐饮等“一户一业态”创业计划,不仅拓宽增收渠道,更在家门口创造多元化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有效吸引并留住本地及返乡青年人才,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了“平台聚资源、业态育人才、户户有产业、乡村焕活力”的振兴图景。编 辑:戴 娜 审 核:张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