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时报云南讯(文图:白歆、李明萱、孔庆涛) 清晨的西双版纳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林林深处鸟鸣清脆。村副主任岩拉领着几位游客穿行在“古茶树探秘+雨林生态”的小径上,800岁的勐海章朗茶王树下,游人望着山间清溪与耳畔虫鸣,不禁沉醉赞叹。这座千年古寨,正以“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融合”扎实步伐,让布朗儿女稳稳捧起旅游“金饭碗”,走出一条资源变资产、文化变效益的新路子。
三链拧成一股绳:从零散“珍珠”到璀璨“项链”
曾几何时,章朗守着古茶树、布朗风情、雨林生态这三块“金字招牌”,却因资源零散,业态单一,始终“藏在深闺人未识”。村“两委”班子反复调研后,画出“路线图”——将古茶文化、布朗风情、雨林生态这三条“链”紧密串联,让分散的资源聚成发展合力。
走进全国唯一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村民严婧睿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这些茶篓、茶簸箕、奶奶辈的服饰,可不是简单的老物件,是咱布朗人时代相传的根脉。”出了博物馆,“章朗公主”已笑着邀游人围坐火塘,体验“火塘煮茶”的古雅韵味。严婧睿则拿起手机打开直播:“亲们,看这茶汤多透亮!现在煮茶、卖茶、直播三不误,收入比单纯线上销售翻了一倍还多!”从文化展示刀沉浸体验,再到线上线下联动,零散的文化与产业元素被拧成了一股增收“绳”。
企业携手搭平台:抱团取暖闯市场新天地
“单打独斗难成事,必须抱团发展”。西定乡党委主动牵线,引入恒瑞邦泰旅游公司、鸿泰昌茶叶公司这两家企业,与村集体共同打磨特色旅游产品。针对不同游客需求,精心设计三条茶旅路线:为探秘者打造“古茶树寻踪”,为体验者推出“古法制茶实操”,为养生者,规划“雨林生态康养”。政企联动的“组合拳”,让章朗村每年稳定增收36万元以上。
在岩拉经营的“一棵树”民宿里,他正给客人端上“大红菌炖鸡”、“白花炒蛋”等布朗特色菜。“几年前把老屋改成民宿,现在村里像我这样的主题民宿有8家,80多间房,单这一项全村年增收就超80万。”他望着窗外翻腾的云海,笑意盈盈,“我的‘云上章朗’客栈开业至今,已接待1200多位客人,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文创点睛添活力:老手艺焕活新生机
“好货不怕巷子深,更怕缺特色。”章朗村党总支找准突破口,用“文创”为产业赋能,让老手艺、土特产变身“网红产品”。布朗族古调弹唱、茶主题手工艺品成了游客争相体验的“香饽饽”也成了章朗最亮眼的“名片”。文创的加持下,茶叶、山野干货等特产销量大涨,销售额蹭蹭往上突破560万元,文化的“附加值”实实在在装进村民腰包。
夜幕低垂,寨心广场的篝火冉冉升起。村民与游客手拉手围着火焰踏歌起舞,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岩拉举起相机定格这温暖瞬间,眼里,满是憧憬:“这‘慢生活’带来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编 辑:戴 娜 审 核:张成利